集团研发团队采取自行研发或与科研院所合作等多种方式,不断创新科研成果,多次承担了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星火计划项目、省级新产品项目、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和国家级新药的研发,以及国家标准的制订。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博览会金奖、省高新技术产品、省高质量医药产品等各类奖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公司系浙江省首批5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直接从事技术开发和质量管理人员102人,占总企业人数的11.8%,其中高级工程师12人。整个技术团队有不同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的人员组成,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

集团的技术负责人王加斌为副董事长、总工程师,系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兼任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药学会常务理事、海洋药物分会副会长、浙江省海洋生物制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舟山市药学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获得舟山市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长期以来从事海洋药物、海洋功能性食品、保健品、海洋生物及水产品精深加工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推广。多年来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管理经验丰富,主持多个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以技术研发中心为科技创新平台,注重企业R&D投入,先后承担并顺利完成浙江省级技术创新计划、国家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等多项高水平的项目,获得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0余项,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三项。在其带领下,企业依靠自主技术创新,发展迅速,同时进行内部机制转换,使得企业紧跟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积极参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

研究院院长夏志国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专业,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海洋药物、海洋生物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是药物缓控释制剂技术的领军人物。近年来成功研发了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氨糖美辛缓释胶囊、灵芝胶囊、姬松茸胶囊等产品。与浙江海洋学院合作研发的“亚铁修饰鱼蛋白水解物系列功能食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已被浙江省科技厅列为浙江省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利用舟山丰富的甲壳质资源,主持“盐酸氨基葡萄糖复方缓释制剂工艺”的研究工作,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产品主要用于治疗退行性关节炎以及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明显。利用丰富的天然蒙脱石资源,主持一类新药“改性蒙脱石制剂工艺”的研究工作,该药属全球性创性药物,现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曾获省民营科技创新奖,市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国家一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二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

研究院副院长郑海辉1985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本科学历,舟山市跨世纪技术专业人才,连续三次获舟山市拔尖人才称号的科技人员,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着深厚的项目研发经验和较强的项目组织实施能力。在医药产品研发技术领域的发明与创新方面,特别是在新颖海洋药物与天然药物、化学药物新颖技术以及药物制剂新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业绩,多项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部分成果属国际、国内独创。在化学药物领域中,主要以国际药物界正在兴起发展的手性药物作为研究方向,相继成功开发“盐酸坦洛新”和“盐酸左西替利嗪”。在药物制剂方面,主要以国家科技部重点支持的制剂缓控释技术为发展方向,已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完成了“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和“复方盐酸氨基葡萄糖缓释胶囊制剂”的研发。目前正在主持国家一类新药改性蒙脱石的二期临床研究。

研究院副院长龚海平1987年毕业于浙江水产学院,本科学历,系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长期以来从事企业技术研发和管理,有着深厚的项目研发经验和较强的科研项目组织实施能力。近年来,在新颖海洋食品、水产品综合利用、精深加工、新颖技术研究上,取得了良好的实绩,部分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有独创性。在新颖海洋食品领域中,主要选择南极磷虾为原料,完成了生产磷虾肉颗粒、磷虾膏、磷虾油的工艺研究;在水产品综合利用方面,主要选择了金枪鱼眼睛和罗非鱼皮为原料,完成了透明质酸提取和鱼皮明胶的工艺研究;在水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完成了低温储运水产调理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在新颖技术研究上,完成了如何提高冻煮金枪鱼鱼肉出成率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工艺研究及海产品真空冷冻干燥关键生产工艺研究。

留美博士袁法磊,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神经生物专业,留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联合培养,共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4篇,曾主持和参与血管干细胞、中风后神经再生、人工血管、中风动物模型等相关项目的研究。现从事鱼油相关海洋药物以及海洋生物制品的开发,主持包括高纯EPADHA的富集、纯化和制备,天然鱼油甘油酯的富集,海洋微藻多不饱和脂肪酸提取和富集等项目。

研究院还长期与国内顶级专家合作,实施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合作专家有:

管华诗,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及海洋药物的教学科研工作。曾担任中国海洋大学校长。

曾民德,现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消化内科,尤为肝脏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焦炳华,第二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首批高等院校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细菌内毒素的结构与功能及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方面的研究。主编出版了《肿瘤坏死因子及相关细胞毒素》、《分子内毒素学》及《现代微生物毒素学》等专著。

陈国神,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国家食药局生物医药审评专家,浙江省十一五生物医药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

林三仁,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病中心名誉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消化病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消化病研究中心资深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特别在胃癌、溃疡病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 海洋生物保健品研发中心
  • 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中心
  • 海洋精深加工食品中心
  • 技术管理中心
以海洋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及生物化工等技术,开展海洋功能制品研发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开发环境友好的各类各种海洋生物制品以及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海洋健康食品。

参与国内外海洋生物、保健品及功能食品领域的技术交流,积极消化、吸收、引进新产品和新技术;负责对现有产品、工艺进行改进;负责新产品、新技术的调研、立项与开发;负责新产品产业化研究及生产工艺研究;负责集团海洋生物、保健品及功能食品领域的市场调研和产品跟踪;负责相关产品的企业检验标准、工艺、检验、操作规程等技术文件的编制、修订及培训宣贯。

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基础性研究,并对研究成果开展海洋保健产品及功能食品的配方研究,探索制定医用营养食品的行业标准,在不断丰富现有保健产品、医用营养食品功能和种类的同时,开发出一批更具市场潜力、能够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保健食品。
以具有成药前景的海洋活性天然产物为结构模板,运用现代有机合成的概念、方法和技术,结合现代药物设计,对先导化合物进行全合成、结构改造和优化,在深入研究其构效关系的基础上获得全新候选药,并进一步研究发展成为临床药物。同时,针对海洋天然产物结构复杂、获取困难等瓶颈问题,发展新的合成方法,建立海洋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的规模化制备、结构优化的技术平台。

药用资源研发室致力于药用资源的发掘及其应用技术研究,主要从事海洋生物脂肪及矿物等药用资源的研发应用,开展生物分类及功能评估。

中心以功能性海洋生物为主,对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筛选、制备、活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建立完整的中试生产线,以此为基础,不断促进相关技术成果的市场转化,着重开展以海洋鱼油、海洋多糖功能小分子为主要目标的工程化研发应用,推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为新兴生物产业的形成与升级提供科学基础、技术支撑与决策依据。
不断进行水产精深加工及海洋生物新材料提取技术研究;负责水产精深加工产品及海洋生物新材料的开发;负责新产品产业化研究及生产工艺研究;负责相关产品的企业检验标准、工艺、检验、操作规程等技术文件的编制、修订及培训宣贯。 在现有产品基础之上,持续进行工艺技术研究和配方研究,改良产品和生产工艺,并对如何提升原料得率进行研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结合生物医药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各类具有功能性作用的水产精加工产品的开发,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技术运营管理中心设有综合管理办公室、实验中心、信息情报所等职能机构,主要负责各研究院各项工作的总体协调与管理,包括研究院的行政、人事、后勤、财务、设备等基础保障性工作以及技术资料档案整理及管理、知识产权管理、项目申报管理;收集国内外医药、生物技术、食品加工等相关行业的技术信息,分析研究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制订公司技术进步和产品发展战略研究;开展行业相关领域的信息化技术研究和相关软件的选型、开发、及应用研究,推进研究院及集团总体的信息化建设等。